(资料图)
早教机构跑路:预付费漏洞需要监管“打补丁”丨九派时评
文/杨朝清
据报道,近日,来自江苏苏州的多位家长反映称,当地一家早教机构跑路,涉及近百位学员,他们剩余学费从数千元至5万元不等,还有家长在“6·18”活动时刚购买4万多元的课程,一节课未上就遭遇门店关门。
苏州蒙特梭利国际儿童之家(方洲路校区)大门紧锁/图源:澎湃新闻
学员们剩余的学费被卷走,拖欠老师们的工资,拖欠房租租金,这样的“早教机构跑路”,在多个城市上演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“早教机构跑路”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损失,也是精神痛苦;更为关键的是,这类失信让人们不再敢轻易地托付信任。
在理想的图景里,消费者通过预付式消费能够享受折扣和优惠,商家也可以借此“锁定”消费者,进行提前的利益变现,双方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共赢模式。只不过,一旦商家不讲规矩和诚信,就会导致“一地鸡毛”。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,一旦商家“钻空子”跑路,消费者往往处于一种无奈的境地。
为了让利益变现立竿见影,部分商家热衷于“一锤子买卖”,偏好将丰厚回报建立在消费者受损基础上。“早教机构跑路”不讲规矩、漠视诚信,显然会加大公众的消费顾虑,降低消费者的信心和意愿。为了避免受到伤害,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,一些人宁可采取一种保守的消费策略,不再信任预付式消费。
为了给商家套上“紧箍咒”,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,浙江宁波、杭州等地推出了“放心充”等监管平台,既为消费者提供风险防范的屏障,又引导商家诚信经营;只有消费者实际产生消费并确认核销后,此部分资金才会从银行监管账户划拨给商家,这显然拿捏了预付式消费的“七寸”。不管商家跑不跑路,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可以得到保障。
给预付式消费戴上“紧箍咒”,表面上束缚了商家的利益,实际上,有助于让商家成为更好的自己。一方面,监管平台为诚信商家拓展了获客渠道,实现了消费引流;另一方面,监管平台通过对商家进行评价和筛选,有助于提升商家的影响力和美誉度,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同。
预付式消费模式没有原罪,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看待和运用它。预付式消费本质上是一种信任经济,脱离了信任预付式消费就没有了“源头活水”。净化市场生态,减少消费者后顾之忧,监管平台“打补丁”有助于疏解消费者的安全焦虑、提升消费者的信心和动力,激发市场活力。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
关键词: